VIP会员

VIP会员列表

截至目前,法国巴黎银行集团在中国拥有约600名员工,并设有两家全资子公司:法国巴黎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以及法国巴黎证券(中国)有限公司。法国巴黎银行中国为中外企业及机构客户提供广泛的金融服务,涵盖跨境资金池管理、人民币债券发行、衍生品交易等多个领域。 法国巴黎证券(中国)有限公司于2024年底成立,目前是唯一一家由欧洲金融机构全资控股的中资证券公司。 此外,为更有效地服务在华企业客户、中小企业及个人客户,法国巴黎银行集团还与多家中国本地合作伙伴共同组建了多个合资企业。这些合资公司共拥有超过19,000名员工,提供近3万亿元人民币(约合3,600亿欧元)的融资服务,并管理约6,000亿元人民币(约合630亿欧元)的资产。 在所有在华外资银行中,法国巴黎银行集团不仅是主要的国际银行之一,也是欧盟最大的金融机构。集团始终高度重视并深耕中国市场,在华拥有长期且重要的业务布局,未来将继续挖掘合作机遇,更好地服务中国实体经济,并积极促进中法及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之间的经贸往来与人文交流。
Accuracy
安可锐是一家完全独立的法国咨询公司,在过去的二十年中,安可锐坚持在不同背景下提供高附加值的经济和财务分析,特别是在出售并购、项目投资或商业纠纷中。安可锐协助众多公司、集团、投资基金和家族企业开展复杂的战略性项目。 2017 年,安可锐通过收购北京一家公司进入中国。随后 2018 年香港公司开业,扩大了公司在中国的业务。两个中国办公室是对安可锐在新加坡、新德里和迪拜办公室亚洲业务的补充。 今天,安可锐拥有 700 名专业人员,包括 77 名合伙人,他们分布在欧洲、亚洲、非洲、中东和北美的 17 个子公司。 安可锐是在中国唯一一家独立的法国经济和金融咨询公司,服务众多行业,包括航空、农业、汽车及新能源汽车、消费品、建筑及基础设施、分销、能源及环境、物流、奢侈品、制造业、媒体、医疗保健、金融服务和电信。
Air Liquide
液化空气集团是全球工业与健康领域气体、技术和服务的领导者,业务遍及72个国家/地区,员工67,800人。 液化空气自1916年进入中国,并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向中国供应空分设备。1989年,液化空气成为首批在中国获得外商独资企业营业执照的跨国公司之一,并于2019年庆祝其在华成立30周年。2004年,为了呼应上海市总部经济发展导向,液化空气(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在上海浦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成立。 2016年,液化空气上海创新园在闵行区正式揭幕。创新中心汇聚了200多名来自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员。 创新中心重点关注能源转型、温室气体、数字化等相关课题。
BioMerieux
生物梅里埃是体外诊断领域的专家,在全球业务已有 50 多年的历史。 生物梅里埃与中国拥有传统友好合作历史。上世纪20年代,梅里埃家族支持中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法勤工俭学。70年代,梅里埃家族率先对华进行技术转移。80年代,担任法国奥罗阿大区副主席的阿兰·梅里埃先生开创了上海与奥罗阿大区的友城关系。生物梅里埃在促进中法卫生合作方面一直发挥建设性作用,曾突破国际壁垒帮助中国建设首个P4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 2005年以来,国家领导人多次与集团主席阿兰·梅里埃会面,2014年中法建交50周年之际,习近平主席访问里昂梅里埃总部,称“梅里埃家族的历史,堪称人类与病毒较量历史的缩影”。阿兰·梅里埃曾获中国卫生奖、中国友谊奖,2018年12月,阿兰·梅里埃先生获得中国政府改革友谊奖章。
CMA CGM
达飞海运集团自 1992 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一直是中国市场的先驱,旗下拥有 6 个品牌:达飞海运(CMA CGM)、APL、ANL、CNC、达飞海运空运(CMA CGM Air Cargo)和 CEVA Logistics。达飞海运集团已成为中国运输和物流领域的历史性企业,并与致力于海运去碳化的领先战略企业(如上海国际港务集团)建立了本地合作伙伴关系。 2023 年 4 月,在中法两国总统的见证下,中远海运、达飞轮船和国家电力投资集团( SIPG) 三家公司的董事长签署了一项关于在中国供应绿色海运甲醇的合作协议。三方将在包括上海港在内的中国主要港口,共同为达飞轮船公司和中远集团的未来船队采购和供应绿色甲醇燃料。 目前,达飞轮船公司的业务遍及全球 180 多个国家,拥有 16 万多名员工,服务于全球五大洲的 420 多个港口,船队规模超过 620 艘。
OPmobility
彼欧集团在交通领域开展活动:汽车、公共交通、重型货物运输和铁路。目前,交通领域正朝着去碳化、车载智能和驾驶辅助以及让尽可能多的人使用这些技术的方向发展。 彼欧于 2007 年进入中国。如今,该集团在中国拥有 7000 多名员工、36 家工厂和 4 个研发中心。集团以自己的名义或通过合资企业,满足传统客户和新兴中外制造商的需求。 2023年6月,彼欧与申能集团下属蓝能氢能科技 (Rein Hytech)按50/50比例组建的新合资企业彼欧蓝能(PO-Rein)正式投入运营。2024年年 1 月,彼欧蓝能充分利用彼欧在高压储氢领域的技术领先地位,在上海启动了高压气态氢罐大型工厂的建设。工厂将于 2026 年投产。该工厂计划每年为中国商用车市场生产多达 60,000 个氢气罐和高压储氢系统。
Groupe SEB
赛博集团与中国的渊源可追溯至1994年,彼时,集团为加强亚洲业务,在上海开设贸易子公司。随后,于1995年开设代表办事处。1996年,集团在上海成立工商合资公司,并于1999年取得了该公司的100%控股权。 2007年底,集团控股苏泊尔,一家引领炊具并在小家电市场上名列第3位的中国公司。2016年,集团对苏泊尔的持股占比从2011年的71%增至81%。 苏泊尔致力于通过不断丰富炒锅、电饭煲、电压力锅和电水壶等旗舰产品品类,加强产品供应。不仅如此,公司亦进军市场新领域,涉足吸尘器、厨房工具和户外产品(饮具、便携咖啡机、保温杯等)等品类。
Sodexo
作为全球领军的可持续餐饮供应商,索迪斯于1966年由皮埃尔·白龙在马赛创立。一直以来,索迪斯不懈追求为人们在学习、工作、康复和娱乐的各种生活场景中带来有价值的体验。 1995年,索迪斯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在上海签署首项服务合同;2001年,索迪斯中国签署首个综合设施管理服务合同;2017年,索迪斯中国开启数字化转型,荣获“中国最具创新企业杰出贡献奖”;2018年,索迪斯中国参加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并宣布注资中国AI初创企业智眼金睛;2022年,索迪斯中国收购拓美医疗;2024年,索迪斯加强在中国大陆的业务版图,完成对康帕斯集团在中国大陆业务的收购。 目前,索迪斯在中国共拥有14000余名员工,分布在750多个营运点,每天为110万名消费者提供服务,2023年营收超过30亿元。多年来,索迪斯结合中国市场需求,形成了以工商企业、医疗养老、教育和体育赛事与休闲娱乐为主的多个专业化客户服务团队。
中国是欧莱雅最重要的战略市场之一。自1997年成立子公司以来,欧莱雅在中国实现了持续而稳健的增长。 该集团在中国美容市场上销售32个品牌,自2016年以来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中国是欧莱雅在全球的第二大市场,也是其所有业务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的创新中心,引领着未来的美妆潮流。 欧莱雅中国总部设立在上海,拥有超过15,000名员工,并设有一个研发中心、一个美妆科技中心、两家工厂以及位于苏州的一座智能运营中心。上海同时也是集团北亚区的总部所在地。 欧莱雅为能够满足其一亿中国消费者的需求而感到自豪,同时也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造福所有人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欧莱雅对中国的承诺始终如一且充满活力,不断为未来投资,特别是在研发和美妆科技初创企业生态方面。
自1859年轩尼诗白兰地首度登陆上海以来,路威酩轩集团与中国的深厚渊源便从未中断。这段跨越世纪的合作始终以相互尊重、匠心传承和对长远发展的共同追求为基石。作为奢侈品行业的开拓者,集团早在1992年就于北京开设了中国大陆首家路易威登精品店,随后更成为上海恒隆广场首批入驻的国际奢侈品牌之一。 如今,路威酩轩集团在中国已拥有约28,000名员工,运营着1,480家精品店。集团在云南打造的敖云酒庄与宁夏的夏桐酒庄,不仅成为中法农业合作的标杆,更展现了可持续创新发展的典范。 除商业布局外,路威酩轩近年来通过多项重要举措深化与中国的关系:连续五年参展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并在2024年博览会期间庆祝中法建交60周年;在华启动"卓越技艺"项目,扶持12位本土手工艺大师;同时与太古地产、恒隆地产深化在环境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合作。 自2007年芬迪在长城举办里程碑式时装秀以来,集团不断深耕中国文化沃土。近两年尤为活跃:宝格丽与Loro Piana相继举办艺术展览,路易威登于上海龙美术馆呈现精彩大秀,蒂芙尼为上海马拉松设计专属奖杯奖牌,娇兰"守护蜜蜂女性赋能计划"也在云南持续开展。 在艺术、自然与科技的融合中,路威酩轩正与中国共同编织一条新时代的"文化丝绸之路",这条道路承载着文明对话、人才培养、创意碰撞与共同进步的美好愿景。
赛诺菲作为一家法国跨国医药企业,早在1982年就开始在中国开展业务。目前,中国 市场已经成为赛诺菲第二大市场。 赛诺菲在中国建立了完整的价值链,涵盖了研发、制造、商业运营等各个环节: 四个研发中心:分布在上海、北京、成都和苏州。 三个制造基地:分别位于北京(主要生产注射药品)、杭州(主要生产固体药品)和深圳(生产疫苗)。 2024年,赛诺菲宣布投资10亿欧元在京新建胰岛素原料药生产基地,这是赛诺菲在华最大单笔投资,将进一步保障供应链稳定性和韧性。 迄今累计引入60余种创新药物与疫苗,聚焦本土高发疾病谱,覆盖中国前十大致死疾病中的七种,广泛惠及中国患者。 每年为1,000多万名中国民众提供免疫预防,我们的创新药物惠及近3亿名中国慢性病患者。 实现全球同步临床研发:作为赛诺菲全球研发布局中的重要力量,目前中国已加入赛诺菲90%以上的全球同步开发项目,其中包括赛诺菲12款潜在重磅产品的全球同步开发。
施耐德电气是全球能源管理与自动化领域的领导者,其使命是成为客户在可持续发展和效率提升方面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公司在全球拥有超过150,000名员工,业务遍及100多个国家。 施耐德电气于1987年进入中国。今天,中国已经成为施耐德电气全球第二大市场和最重要的供应链基地之一,也是全球四大研发基地之一。 施耐德电气在华拥有18000多名员工、1个位于北京的中国区总部、30家工厂和物流中心、5个研发中心、2200多名研发工程师、1600多家本地供应商、1100多家分销商。 多年来,施耐德电气不断提升供应链的智能化和绿色化水平。其上海普陀工厂将生产自动化程度提高了20%,缩短了67%的订单生产交付时间,并使人均单位产出提升了82%,于2024年获评世界经济论坛“端到端灯塔工厂”。继2021年获评“端到端灯塔工厂”后,施耐德电气无锡工厂在2025年升级成为 “可持续灯塔工厂”。 无锡工厂探索将先进技术与减碳举措相结合,在短短两年内成功将范围1和范围2的排放量减少90%,范围3的排放量减少65%,水资源使用减少15%。
施维雅是一家由基金会管理的国际制药集团,致力于为患者和可持续发展世界创造显著的社会影响。其独特的治理模式既确保了企业独立性,又促进了长期创新,并将全部利润重新投入自身发展。 作为心血管代谢疾病和静脉疾病领域的全球领导者,施维雅致力于通过整体治疗方案(其中治疗依从性被视为优先事项)为慢性病患者提供改善其日常生活的创新疗法。集团还雄心勃勃地希望成为罕见癌症领域的重要参与者,目前正投入近70%的研发预算进行重点布局。 凭借在肿瘤学领域的成功经验,施维雅正将神经科学领域作为未来增长点。集团聚焦少数神经退行性疾病,通过精准识别患者特征,运用精准医疗提供靶向治疗方案。 总部位于法国的施维雅在全球近140个国家建立了稳固的业务网络。在中国,施维雅深耕45载,形成三大业务支柱:以北京为核心的商业运营与研发体系,以及位于天津的生产基地。 我们向中国引入创新药物的目标,与国务院加快关键领域(如医药)创新发展的战略高度契合,也与"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相呼应。基于此,我们即将在未来数周内于中国启动针对脑癌和消化道癌症创新疗法的全球早期开发计划。